也许你还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文化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对婚姻的争论,它不仅仅针对同性恋婚姻。现在,越来越多的情侣干脆选择不结婚。

《新闻周刊》最近刊登了一篇题为《对爱说好,对婚姻说不》的文章。作者邦妮·艾斯林格写道:用不着拿婚姻来证明她对男友杰夫的爱和承诺。“我是一个42岁的女人,基本上一直过着自己做主的生活。我从没想找个丈夫,但仍然拥有强烈而真切的爱。”

她接着说,杰夫向她求过婚,但是她想保持单身。她列出了几个常用的论点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我们已经决定一起共度余生,一起追求我们的梦想,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

然而我无需政府颁发的那张纸来强化自己对杰夫的承诺。只有双方向神发誓立盟约,他们浪漫而忠诚的爱才算道德——我根本不相信这种宗教观念。

我无需一袭白裙使自己觉得漂亮,也没有任何欲望假装自己还是个处女。我无须杰夫的求婚,搞得好像他选了我似的,也无须一个戒指,每天提醒自己或他人,我有人疼有人爱。我无须杰夫公开说他爱我,因为他每天私底下,不仅用语言,也通过日常的行动说他爱我。

我是杰夫的伴侣、朋友、爱人,他是我的。我们根本无须用“丈夫”和“妻子”这两个词来描述我们的关系。

艾斯林格也辩论说,婚姻并不是两性关系成功的保证,她还说她无法接受同性恋情侣无权结婚的事实。“我不想给任何一个人,包括我的女儿——她日后有可能会选择一个同性情侣——发出这样的信息:她的两性关系的价值可以由法律和他人的认可所决定。”

读者评论

很自然地,艾斯林格的文章在《新闻周刊》的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赞成她的立场。“这文章的观点很新颖,”一位读者写道。“我正在恋爱,我们选择不通过一张结婚证来证明我们的关系。我不认为自己的这种恋爱方式比那些选择婚姻的人更高明。这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但还是有很多读者对此持批评态度。例如:

如果她真爱杰夫,并打算和他生活一辈子,那她就该嫁给他,因为他向她求婚了。很显然,婚姻在杰夫心中还是很重要的。还有,如果她不结婚,她就失去了使他们的关系进入更深爱情之地的可能性。婚前我压根不知道我能如此爱我的丈夫。婚后,我们彼此爱恋的程度强烈到我从未想象过的程度。今天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疯狂地爱他,如果我们没有结婚,我就不可能享受到这种无以伦比的幸福。

~

我同意一纸结婚证确实无法保证与另一个人能有天长地久的关系。太多的人急匆匆地进入婚姻,然后很快以失败告终。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觉得婚姻一无是处。如果你们的关系足够坚实,那就不要做你所宣称的自由思考者,结婚吧。我保证,这不会毁了你们的关系。

在一个越来越以我为中心的文化里,婚姻已逐渐被视为增加个人成就感的制度。我认为像教会以及“家庭生活”这类的教会机构,不仅应向个人,也应向社会整体,为婚姻的价值提供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案例,这很重要。南方浸信会神学院的校长艾尔·莫勒是我最喜欢的网络作家之一,他对《新闻周刊》的这篇文章做出了如下回应:

婚姻,主要不是关乎我们作为个人的所欲所需,其核心关乎公众承诺,这承诺是社会需要、夫妻需要、孩子需要的,是的,也是伴侣们需要的。婚姻是一个公众制度,而不仅仅是一个私下的承诺。它表明两个人致力于终身的婚姻关系,因而这一承诺应受到尊重。现今社会对婚姻地位的削弱,反而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刺激它重返正途并进一步加强这一重要关系的动力。

作为隆重庆祝并承认盟约关系的一部分,传统的婚礼仪式非常重要,但传统会消亡,而婚姻不会。私定终身和明媒正娶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婚姻是男女双方彼此公开许下的诺言,借着这个诺言,他们成为丈夫与妻子,并结为夫妻。

为什么婚姻对你很重要?

当我第一次在《婚姻备忘录》专栏中谈及这一主题时,我请读者们留言,告诉我他们的想法。“为什么婚姻对你和对我们国家都很重要?”我问,“你觉得我们需要继续鼓励人们结婚吗?”

我很满意读者们的回应。事实上,读者的留言比我的个人认识更加清醒。

很多读者觉得艾斯林格这样的人根本不明白婚姻的全部含义。“‘一张纸’不能定义一个婚姻,”丽萨·贝斯特这么写道,是“你们在神面前许下的承诺,承诺你们会用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里所描述的爱彼此相爱”定义了婚姻。

克里斯蒂·鲁道夫写道,“婚礼是‘一张纸’,但婚姻不是。婚姻是一种承诺,意味着两个人进入了一种状态,彼此尊重,彼此保护,彼此相爱,并为此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布丽奇特· 古修伊斯想知道是什么让人们害怕婚姻。“婚姻本该是一个非常让人释放的经历,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经历,是避风港与真实之地,是建立彼此承诺的地方,”她写道。“婚姻是你们一起建立的堡垒,可以阻挡任何想摧毁它的人和事的进攻, 它也是一个绿洲,在那里夫妻双方不再担惊受怕,可以使心智得以更新,精力得以恢复。”

来自新墨西哥州的丹尼· 苏塔那写道,她原来很认同艾斯林格在《新闻周刊》里所说的,但神改变了她的态度: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想改变自己或者破坏对自我的幻觉。我相信,婚姻可能在这方面让我有所改变。我常想,我不愿因婚姻而失去自我,我也常想,如果我因婚姻而失去自我,就会变得很不开心。我想那时的我误解了婚姻的真谛。

现在我明白了,过去我的感情生活一直不顺,原因就在于我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整个世界都要围着我和我的想法转。当我认识了神之后,我的生活变成了以神为中心。

和我所爱的男人在罪里同居了三年半后,我在生命的十字路口遇到了神。尽管我不断声称自己多么爱阿特,但我们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过去的同居对我和阿特而言,都不太好。而我们现在的婚姻与之前所经历的暴风雨比起来,真称得上一帆风顺了。我们所做的就是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开始活出神的方式。

有些人还谈到了自己通过婚姻所经历到的祝福。丽恩·杜·托伊特写道,“我和丈夫住在南非,结婚两年,很是美满。在我有限的婚姻生活体验里,我情不自禁地要解释自己对婚姻的热情和婚姻里的合二为一。没有比成为杜·托伊特太太更能让我感到骄傲的事了。我以丈夫为傲,也很自豪于做他的妻子……把他称为我的男友、生活伴侣或者其他任何“丈夫”之外的称呼都不合适。我热爱我们的彼此承诺,我从不担心他对我和对这个婚姻的承诺!那种信赖和安全感,只有在婚姻里才能找到。

让我引用格雷格·潘特勒的话来结束本文。他说,“我试图对你那些问题给予强有力的回应,但我能想出的最好答案就是列个清单,写出我婚后一直乐在其中的那些事:

  • 有人带我走近了神
  • 平时有人陪伴照料
  • 最困难时有人支持
  • 婚姻外无法感受的大爱
  • 因爱而具备了创造生活的能力
  • 有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并永远相爱
  • 有人使我一直保持谦卑
  • 可以融入另一个家庭的生活
  • 真正无私
  • 无法想象与一个人越来越亲近的那种兴奋感

坦率地说,他总结得比我好。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版权©2008 家庭生活。版权所有。
本文最初刊登在电子周刊《婚姻备忘录》上。